Photo by Jake Melara on Unsplash
我本身是學土木的,但自從畢業以來,已經不知道有多少同學離開了這個行業。起初,我以為這是近幾年才比較常見的現象,沒想到這次面試時,現在的老闆告訴我,這種情況從二三十年前就開始了。大家總是渴望高薪、少事、離家近,對未知領域抱有美好的想像,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會逐漸離開自己所學的專業,去追求那些看似更理想的工作。或許外國的月亮總是比較圓,但我們真的能了解多少自己領域以外的世界呢?
很多人選擇職業,往往是依照自己喜不喜歡來決定,這似乎是一種常見的選擇方式。可是,從長遠來看,這樣的決策未必聰明。喜歡的事情做一千次,做一萬次也會感到膩。如果你今天非常喜歡打傳說對決,並希望把它當作職業來做,當你必須每天規律地過著這樣的生活——早上起來就打,打到睡覺,你可能會覺得這樣不錯,甚至可能有些人會說很棒。但是,試想一下,這樣不間斷的生活持續一年、三年甚至五年,還能不發瘋嗎?找到一個能夠獲得回報並逐步進步的方向,才是更可行的方法。
回到土木這個行業,說實話,它並不是一個高科技產業,要像台積電那樣分紅,大概只能做做夢。以前我遇到的同事們常說,這行業頂多是“不會餓死”,但要想大富大貴,恐怕得等下輩子了。事實上,真正能夠讓你大富大貴的人,往往也不會跟你透露這些秘密。大部分社會新鮮人,會將第一份工作視為職場的全部,但卻很少考慮自己要的是什麼樣的公司,自己擁有哪些價值觀。正如諺語所說:「良禽擇木而棲」,反過來說,如果你連如何選擇樹木都不清楚,只是一味抱怨工作中的種種,那麼你大概也找不到理想的“樹木”吧。
如果你想過上更好的生活,想要賺更多的錢,其實各行各業都有機會。在營造行業,這樣的現象最為明顯。每蓋好一棟建築,從大大小小的數百個廠商開始,每個廠商背後至少有一個老闆。你可以想像,這些老闆賺到的錢,絕對不會比科技業的工程師少。相對的,那些總是覺得“外國月亮比較圓”的人,若是一直以員工的心態跳來跳去,換再多的工作,也始終只是員工,而不會成為老闆。
無論你是從事餐飲、設計還是旅遊業,若能在行業中向上爬,最終也能賺到錢。即便是百元的剪髮,做到可以開設連鎖店,也不會差到哪裡。在專業分工越來越細的今天,不要老想着淺而廣的職業模式,反而“窄而深”會是一條更好的發展路徑。
在大學時期,每當某個同學考試成績好,總是會圍一群人來請教,因為他們能解決你不會的問題。這就是“窄而深”的道理,你掌握了別人不懂的東西,而別人正需要這些知識,那這就是你的價值。如果你總是換行業,重新開始,那麼積累的經驗又在哪裡呢?
雖然我在標題上以疑問句開頭,但其實我內心是反對輕易轉換跑道的。你可以擁有兩三個專業發展,但不要總是換來換去。畢竟,沒有哪個行業是不辛苦的。想辦法讓自己的轉換跑道能夠在原本的專業上積累,否則,就像漏水的木桶,永遠是看最短的那根木頭來決定你可以積累多少。
延伸閱讀:營造廠工程師的一天是如何度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