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總是在做重複性的工作,所幸就慢慢踏入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領域,以往機電工程都交給機電主任去負責,我也不會特別去著墨,但同在工地一家親,總是修督欸丟,總不能總是坐在一起,卻永遠不知道隔壁同學在幹嘛吧。
機電工程裡面其實分了很多細項,有給水、排水、弱電、電氣、監控等等,之前有寫過一篇文章概略性的講過,不過我也沒有真的很懂就是了,這次就藉著寫文章分享的方式,強迫自己把其他還不會的部分弄懂,事情總是從做中學來的,要學會一件事情最快的方法,就是把它拿來用,以前在學時期老師說學習最好的方式就是教其他同學,我想出社會後也是一樣的,不過可能有很多前輩可以點出我的錯誤就是了,所幸今天就從給水工程開始,慢慢地熟悉機電工程吧。
Photo by danilo.alvesd on Unsplash
Table of Contents
▋ 給水圖面
就像建築圖的圖號是A開頭,結構圖是S開頭,給水的圖面是W開頭的,以我的認知主要是分成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一般說明,就跟結構圖裡面的第一張一樣的意思,再來是昇位圖,我以前在聽機電主任說昇位圖的時候,我都以為是「生衛」圖,畢竟衛生衛生,生衛生衛,意思差不多馬。
但昇位圖其實有點類似建築剖面圖,就是看水由下而上是怎麼送上去的,所以叫「昇」位。而最後一大部分,就是給水平面圖啦,給水圖面到此結束,後面沒有配筋圖,也沒有標準圖,就這樣。
▸ 一般說明
一般說明在結構圖裡面也會有,就是一些圖例、規範類的說明,管徑厚度對照表也會出現在這裡,機電管在工地比較常用的單位是英吋,一般說明裡面會有內外徑的說明,雖然網路上也查得到就是了。
有些施工說明其實都抄來抄去,像是沒有地下室的工地也有可能出現地下室的施工規範,明明就沒有廚房卻要預留瓦斯管、排煙套管之類的東西,這部分就先忽略它,擷取我們需要的資訊運用即可。
▸ 昇位圖
昇位圖可以看到送水路徑,建築物內會用到自來水的設備有兩項,一項是民生用水,也就是我們平常洗澡、洗手、煮飯、飲用之類的生活用水,另一項是消防用水,會儲存在消防水池內,這些需要用水的水塔都會出現在昇位圖中。
無論是消防水池還是民生水池,都會在地下室(沒有地下室會在一樓)及屋頂各有一個水池,由於自來水公司的外管線都是連通的,為了避免某戶在大量用水的時候降低其他用戶的水壓,法規是規定建物自身一定要有個蓄水池作為平日取水用,避免這種搶水的現象產生。
而昇位圖裡面跟土建部門比較有關係的,就是這個水池要怎麼蓋,昇位圖裡通常會寫上這樣的規定:「水塔之牆壁及平頂應與其他結構物分開,並應保持45公分以上距離,人孔上方至少60公分以上淨空。」
綜上所述,我們在檢討圖面時,就得看人孔上方有沒有梁,有的話淨空間足不足60公分,水池四周為扣掉粉刷厚度後還有沒有45公分,水池底部的高度有沒有45公分,最後一項比較不用擔心,第一項不夠的話移動人孔位置即可,也不是很難解決。
▸ 一層平面圖
平面圖裡有兩層我認為是相對重要的,一是一層平面圖,主要是要看台灣自來水公司給建物的受水路徑,其二是屋頂,是要看由屋頂水塔的受水路徑,其他就是各樓層的給水是怎麼跑的,哪邊有水龍頭,哪邊有出水口,哪邊是飲水機,大概是這樣。
從一層平面圖中,我們可以看出要從基地外的什麼位置接受水管進水塔,如果你的水塔設置在一樓,這邊也可以看出水塔的儲水容量,一般來說是長*寬*高,如果是RC水塔,長寬就是構造物的大小,但高的部分不會是總高,他容量都有一定的緩衝空間。
另外圖面上也會規定水池底不要有多少洩水坡度,跟水溝不太一樣,斜率會大一些,1/50是常見的洩水坡度,這個在標高的時候要特別注意,要給他一定的洩水坡度跟方向。
要判斷給水路徑,就得從受水端,也就是基地外開始看,水會從受水端進到水塔,然後從水塔用揚水馬達打到給水管道間,送到屋頂上後,由另一支給水管供應一樓用水,也就是說,一樓用水不會直接由一樓水箱給水,是先到屋頂後再送水下來,所以給水管道間至少會看到兩道管路,一進一出。
水箱的不銹鋼爬梯也有規定,但這也不屬於機電工程,滿奇怪的,要做這個水箱,爬梯以及人孔蓋的部分,明明都屬於土建,卻要來給水圖面找規格,這真的是滿弔詭的地方。
▸ 一般標準層
一般標準層的給水管道間最少最少會有兩支管,而機電圖面都是用右斜上直線表示上行管(往上走的管),左下斜直線表示下行管(往下走的管),所以我們在一般樓層看到的上下行管,是送水到屋頂去的管,而上行管,是從樓上水塔送水下來的管,跟一樓是一樣的。
在灌結構體時,我們會在樓板上看到綠色跟橘色的給水管,要知道管徑大小可以查圖,一般洗手台是1/2吋給水管,馬桶是1吋給水管,往屋頂送水的管子一定會比出水管大,像剛剛的例子,至少就是2吋,邏輯上這樣補水才來得及,雖然全開也是來不及補水就是了。
▸ 屋頂層
屋頂通常是給水最複雜的地方,如果你有去過你們家屋頂看給水管的話,這邊會有密密麻麻的管線,主要是分到各樓層去的給水管路,做得整齊是很漂亮的,亂做當然就是另一回事,這是身為營造人的屋頂的另一道風景。
一樓有的水塔,屋頂也會有,規定跟一樓都一樣,離牆離地45公分,上蓋要跟結構體離60公分以上,這些在屋凸室內水箱都要特別注意,如果是戶外式的就比較不用擔心,另外,水箱除RC結構外,也可以用不鏽鋼水塔,這在南部透天非常常見,施作上快速又方便。
▋ 施工面
施工面的部份我還不是那麼專業,主要會注意的部分是管徑、位置、數量的部分,給水管查驗時還會做個試壓,方法是加壓到一定的壓力值,靜置一定的時間後看壓力有沒有下降,有下降就表示壓接配管的某個部分會漏水,管路不是密閉的,大概是這樣。
另外熱水管的部分,在壓接處會用隔熱材包覆,主要功能是減少熱水器加熱後水溫的喪失,算是一種節能設置,就跟冷媒管一定會包覆隔熱材料一樣的意思,避免能量散失。
▋ 結語
以上是我對給水工程的初步了解,如果有要補充,再麻煩不吝留言。
【工地人生】機電工程-建築物的血管
【工地人生】機電管線在結構體中的規定事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