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我一直不太敢寫這個主題,是因為我抓也不見得很準,可能正負一兩米左右,真正厲害的主任可以抓到半米內,或是打完料車一點都不剩,這還是要慢慢累積經驗才行。
猶記得我剛從建商換到營造廠工作時,我們那工地有很多新人,比較資深的主任為了讓每一位新人都練習叫混凝土尾數,就輪流一層讓一位工程師去叫尾數,這是蠻好的訓練方法,工程師叫尾數最常碰到的問題就是怕怕的,叫太多怕浪費,叫太少壓送車師傅又會一直該該叫,對我們這種內向的人來說壓力是滿大的,不過多練習還是可以克服,再加上一些簡單的方法,慢慢地還是會越叫越準,最怕的是那種因為怕犯錯所以都不嘗試的狀況,那就真的永遠都不會,所以下次碰到混凝土澆置時,不妨觀察看看主任是怎麼算的,怎麼叫的,怎麼跟壓送師傅討價還價,說不定你可以發現一些樂趣。
Table of Contents
▋ 計算尾數的方法
計算尾數之前,我們還是要先計算全部混凝土的數量,讓心裡先有個底,因為你在聯絡壓送車、混凝土廠、粉光廠商的時候,都會問你要澆置多少立方、多少面積,我是沒碰過沒算數量還可以訂料的,有的話請告訴我。
訂料最主要是要讓各協力廠商知道當天的產能夠不夠因應所有工地的用量,如果單一混凝土廠沒辦法供給,就必須外調鄰近混凝土廠,壓送車的部分則是讓他們可以決定一天要跑幾場,總不能叫它們一天只打個十立方,虧都虧死。
以上都完成之後,就是計算尾數的方法了,大致上我會用兩種方法來抓數量:
1、比例法:打完一個區塊之後問管頭同事現在出料的數量,通常我會請管頭同事一百米報一次,你可以大概推算總數量。
2、步距法:每個人正常走一步的步距是可以量測的,我的話大概是70公分,在尾數階段,你可以用步距測量長寬,長乘寬再乘上版厚就是剩餘數量了。
基本上我們在出料的時候,會請混凝土廠出計算數量的九折,算五百米的話,就會出四百五十米,等料出到剩一兩台,可以用比例法概抓還需要幾台,尾數通常會控制在一台預拌車以內的量,這部分再用步距法計算。
我剛負責叫尾數的時候,因為怕壓送車師傅嫌太慢,都會在尾數前一台車下完料之前補料,這樣的缺點是你很容易叫不準,叫太多浪費錢,叫太少壓送師傅還是要等,還不如把倒數第二台打完,再來用步距法算比較準。
▋ 管頭管尾的工作
混凝土澆置時,一般我們會在管頭跟管尾各有幾名營造廠人員,管頭就是壓送車這邊,管尾是澆製部位。管頭的工作是回報數量,指定混凝土取樣車次(如果監造跟業主沒有特別要求的話),每一百立方要做一次實驗,但這個範圍是0~99做一次,100~199做一次,常犯的錯誤是以為澆置200立方只做2次試驗,應該要做3次喔。還有就是追蹤預拌車出車時間決定是否退車,收單等等,工作還算簡單。
有時候管尾主任覺得混凝土太濕,也會請在管頭的同事加取試體做坍度試驗,又或者進行管尾取樣,去確保混凝土沒有另外加水,關於此,我曾經寫過一篇文章【房屋知識+】為什麼混凝土加水的問題永遠吵不完?隨著經驗增加我後來有學到避免加水的部分可以請混凝土預拌廠再放大坍度的方式處理,只不過會超過公共工程委員會頒布的施工綱要規範裡的坍度上限,就……要吵永遠都可以吵。
管尾的工作是看有沒有遺漏的缺失沒處理,鋼筋有沒有因為壓送管震動跑掉,水電管有沒有跑掉,混凝土材料的狀況,還有一件事就是標題提到的「抓尾數」,當然你也可以問管尾師傅大概還要多少,不過他們為了不要等,都寧可多算。
▋ 其他注意事項
關於下雨天灌不灌漿的問題,基本上我們都會盡量避免,在安排時,會根據未來一周的氣象預報安排混凝土澆置時間,然後持續追蹤澆置當天的天氣狀況,有碰到下雨再排開,時間上盡早預約,有時候好天氣是稀缺資源,如果不提早預約,會有各工地搶壓送車的問題。
另外,出料的時間也不要太早,有些比較高、比較遠,壓送車管子沒辦法直接伸到的地方,會需要接壓送管,要確認接管差不多之後再請預拌廠出料,否則預拌車等太久,是會浪費混凝土材料的,這是我在剛負責叫料的時候犯的錯誤,提供給讀者參考。
▋ 結語
以上是個人經驗的小小分享,希望有幫助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