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我們介紹到結構防水工法,之中有提到若是有建材可以讓防水的緻密性、耐用性、自體修復性更好,那我們再施作結構防水工法的成果上,是不是會更好呢?
近期的建材展我剛好有看到自體修復型材料,不過那是屬於礦物結晶型的產品,也是屬於有裂縫可以自行修復的建材,對於這類型的產品因為我本身也沒用過,所以對誰更勝一籌這種事無法評論,不過在營建業界的這段時間,對建材還有工法的感想就是,沒有所謂最好的建材或最好的工法,只有最適合那個情境使用的建材及工法,你說為什麼便宜的東西一直會處於不敗之地,品質不是不好嗎?有些過度性的產品,就是需要降低成本來符合使用需求,比如我只能租十年的地,為何要用到耐用性百年的建材呢?
Table of Contents
▋ 運用場景
目前生物混凝土的運用場景可以分為幾大類,第一種是直接加在新拌混凝土裡,讓澆置在現場的結構體本身就自帶修復能力,但這應該所費不貲,究竟要多少用量才夠,又要花多少成本,都是值得探討的問題。
第二種是噴灑式修復,就是在混凝土有裂縫處直接噴上含有產生碳酸鈣能力的細菌液體,讓牠們去對這些裂縫進行修補,只不過這樣的方式要業主有足夠的時間等待,否則以一般防水材直接修復在混凝土表面,會是更直觀看出防水有沒有做成功的方式。
另外一種是用防水砂漿的方式用在泥作材料裡,這樣覆蓋在結構體表面的裝修層本身就有擋水能力,跟結構接觸的部分也可以藉由這泥作材料去修補一些表層裂縫,跟一般防水材料一樣也算是一種外側覆蓋式防水材料的概念。
▋ 產品類別
根據上述的作用原理,Basilisk發展出以下幾種產品來對應不同的應用場景:
▸ 自癒原劑
這是加在新拌混凝土內的原材料,意思就是你今天整個案子都想要採用自癒混凝土去施工的話,就要添加自癒原劑,一立方米的混凝土建議加5公斤,它一包是20公斤,言下之意就是一立方米要加1/4包,一公斤的單價約在500元左右,意思是一立方的單價要增加2000元(單位都是台幣),其實幾乎是一般混凝土的1.5倍價錢,單看混凝土是滿貴的,但如果可以省略防水材呢?
目前(2025)屋頂防水工法就我所知有以下幾種,第一是熱熔式瀝青防水毯,這個已經很少人在用了,不知道為什麼我目前案子的建築師還是設計這種的,單價大概550/m2左右,第二種是PU,我個人比較常見這種,單價在950/m2左右,再來是我目前碰過最貴的聚脲,單價在1300/m2左右,依據面積大小單價還會再變化,所以以上價格僅供參考。
假設我們的屋頂面積1000m2,採防水毯施作成本約在55萬,PU施作費用95萬,聚脲則是130萬,這是防水施工的成本。
將屋頂的混凝土改用加了自癒原劑的新拌混凝土,假設版厚20公分,用量放最大值一立方米加5公斤,則成本是1000*0.2*5*500=50萬,成本比較提供給各位參考。
不過在台灣有沒有人實際採用兩種材料相互代替的做法,這我就不得而知了,畢竟使用新材料都有風險,有建商願意承擔非傳統工法來避免不見得會發生的缺點,那是真的對建築的未來很有熱忱的老闆。
↑圖1:裂縫修復的狀況
▸ MR3乾拌砂漿
這個有點像我們跟建材商買的乾拌水泥砂,它一包的重量是15kg,應該很適合拿來當窗框崁縫材使用(水密性好的話,施工性不知道好不好就是了),當然,施工品質也不能太差,如果崁縫崁起來孔洞一堆,即便混凝土能自癒大概有沒什麼用,施工品質還是先決條件。
但實際上,經過跟代理商的詢問,他的質地有點太過緻密難以施工,所以要落地在台灣拿來當崁縫材的部分,要用改良版的REGEN生物型防水砂漿才行。
▸ ER7液體修復劑
這個產品本身不是混凝土,而是含有修復菌種的液體,所以很明顯地它就是拿來噴在混凝土結構表面的修復型材料,又如果它單價不高的話,拿來代替養護劑應該是不錯的,或是今天戶外混凝土經過長時間曝曬產生乾縮裂縫的話,拿來做修復劑應該是不錯的選擇。
它的使用方式有點像泥作在上介面接著劑時,會拿類似噴農藥的那種溶液桶加噴頭的形式去施工,主要是噴在裂縫處,或是像做防水的時候拿滾筒把修復液塗佈在裂縫表面,靜置一段時間等待裂縫修補完成,是這樣的方式。
▸ REGEN生物型防水砂漿
這個產品是我們台灣經銷商自行調整的落地版,據說施工性會比MR3好一些,拿來當崁縫材、水箱內壁防水粉刷、電梯機坑防水粉刷之類的應該都還不錯,只不過它應該不是什麼短效型的產品,針對原本已經有漏水的地方要直接修補,用急結劑的效果應該會來的好些。
▋ 個人看法
針對自癒混凝土的應用性,個人認為是使用在新建混凝土結構物裡效果會比較好,已經漏水的部位,像是地下室外牆防水這種需要抓漏的修復作業,REGEN修復可能要搭配良好的施工技術,尤其是在水壓大的位置,用高壓灌注的效果應該比較立竿見影。
礙於成本問題,如果全部的新拌混凝土都加入自癒原劑的話,結構體的成本應該會提升不少,因此我認為在必要的地方使用即可,像是地下室外牆的泥作材料、水箱打底、門窗砍縫、門窗周圍泥作、屋頂壓層這些地方可以使用自癒性混凝土,包含我在上一節講道的那些結構防水的位置,添加自癒混凝土的效果應該都還不錯,這是我推論的部分。
如果真的在所有新拌混凝土都加入自癒原劑的話,混凝土表面的乾縮裂縫,應該可以自行修復,絕對可以大大增加混凝土的品質。
至於另一個我有疑惑的點,就是這些菌種在混凝土中的活性,是否在過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仍可以被喚醒,如果今天混凝土在十年之後才產生裂縫,屆時才需要自癒能力的話,還有沒有作用,這就不得而知,以目前的文獻紀錄,Basilisk菌種可以休眠200年直到被喚醒,但實際條件跟文獻紀錄的情況會不會一樣,誰也說不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