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FB代銷業者打的廣告裡看到建案拿BIM當賣點頗為新奇(建商廣告連結之我沒有收業配),BIM雖然已經出來十幾年了,但真正使用他的建案還真是少之又少,綠建築標章還更多一些,究竟BIM對建案有什麼影響,跟買房消費者又有什麼關係呢?
Photo by Marius Masalar on Unsplash
Table of Contents
▋ 什麼是BIM?
BIM是建築資訊模型(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的縮寫,功能是用來整合大大小小上千甚至上萬項的工種,建案在設計時通常會經過至少三個單位:建築師、結構技師、機電技師,更甚者建築師就會有兩個,一個負責外觀、一個負責格局跟法規檢討,再來景觀設計師、公設設計師、燈光設計師,這些零零總總的人你可以在銷售中心看到,都是建商賣點,人多其實沒什麼好處,尤其是營造方拿到這些互相衝突的圖面時,才是幹譙的開始。
BIM設計的目的就是在整合這些不同設計師造成的介面衝突,光是最簡單的建築設計及結構設計,常常看到結構圖上的柱位跟建築圖的柱位在不同地方,不過這不需要BIM就有辦法解決,用BIM也沒有比較好解決。傳統解決辦法就是拿兩份平面圖相互套繪,拿結構圖疊在建築圖上或相反就能發現差異了,所以這不是BIM的主要功能,最主要的功能是:他能很精密的列出每項材料、每個數量清清楚楚地算出來,說實在話的是對營造比較有幫助,對消費者倒是還好。
BIM比較常出現在公共工程裡,政府單位為了跟上國際趨勢,某些標案在投標須知裡面會要求使用BIM,通常得使用revit這套軟體繪製,但國內這方面的人才其實還沒有很多,某些大學營建管理研究所專門在教這個,因為國內真正使用BIM來蓋房子的其實不在多數,這個系所便也沒那麼熱門,即便某些公司內部有設立BIM部門,但沒看到什麼真正效益,到終端消費者面前便也不怎麼常見了。
▋ BIM對消費者的影響
優點
▸ 降低施工難度
BIM的優點在營造端是降低施工難度,跟一筆箍這套系統有點像,都是用降低施工複雜度來增加施工品質。傳統2D圖面需要施工者自行想像做起來是什麼樣子,說實在話我現在入行五六年還沒辦法那麼直接的想像出每張圖3D化之後長怎樣,畢竟工項實在太多,再加上同樣一個位置上的設施要在三張圖裡找,你想玩第一張又要想第二張,想到第三張你還得把它們整合在一起,真的想出來腦細胞早就不知道死多少去了。
▸ 減少設備衝突
做營造光是設定高程這件事就不知道害死多少人,很容易做錯,做錯又要重來。舉例來說,建築物的汙水處理設施(處理肥水的)進水口高程,一定要比汙水排水管還要低,傳統作法是看圖面數據計算深度,缺點是很容易算錯,用BIM可以實際看到我們計算後的高程正不正確,降低我們判讀的難度。
另外這次在建商廣告主打的就是主打的就是管線整合,傳統機電圖在管線標示上只會畫頭尾,中間的連結線只是示意圖,工班現場施作的時候再自行判斷,但機電包常常不會知道土建有什麼設施,比如天花板造型格柵碰到空調風管就很容易沒有考慮到彼此的相對關係,建築師的想法是整面造型天花,風管對建築師來說就是個煞風景的存在,但他們一開始知道嗎?常常做了才發現。
排水管本身的洩水坡度是有規定的,建案的洩水坡度常常不夠,不過消費者很難發現,畢竟你家排水管的洩水坡度夠不夠要去樓下才知道。日常使用其實不太影響使用感受,所以建商也不太在意,使用BIM的話這也有辦法檢討出來,他有點像iphone的電路板排的像藝術品,但你看不到有差嗎?魔鬼藏在細節裡。
▋ 結語
使用BIM並不會增加多少成本,但對工程品質確有加分效果,對於建商拿BIM來打廣告我個人看法是認同的,不用多花多少錢卻可以住到施工品質比較好的房子,對建商對消費者來說是雙贏。
↓↓↓工程先生的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