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大學修習的課程在進入職場後會有什麼樣的幫助,這是當年我在學的時候想不到的事情,畢竟沒有太多實務經驗時,不會知道所學的知識要用到哪裡去,所以本系列的文章,就把自身近幾年的心得,寫出來給學弟妹們參考。
業內知識
跟其他種類的鋼筋,牆筋核對是最麻煩的,你沒辦法只憑結構圖辨別哪邊有牆,哪邊沒牆,有時候還需要建築圖輔助,交叉比對的程度比前三者高很多,建議你最好一次對完,中斷的話真的會不知道要從哪開始。
雖然在先前的文章【工地人生】鋼筋料單-你知道如何核對鋼筋料單嗎?略提過如何進行,但柱、牆、梁、版的核對方式還是稍微有點不一樣,這次用一系列的文章,來說明各個部位的核對順序。
有時候自地自建的朋友會問我說那家營造廠好,有沒有推薦的,你工作的地方能不能幫我們蓋房子,其實我會比較偏向轉介到朋友的公司去,畢竟每家營造廠專業的項目不同,有的蓋工廠、有的鋪路、有的造橋、有個做公園,然後才是蓋房子,而且蓋房子也不見得都一樣,有的只蓋獨棟透天、有的只蓋大樓,營造廠也是有細分的。
對於沒有經緯儀的工地,為了不要讓開挖邊界的放樣點不見,常常就會用點支距的方式保留點位,它的方法就是,在原本的點位外再選擇兩個位置,並量測這兩個位置到原本點位的距離,改天這原本的點位被挖土機鏟掉的時候,就可以用另外兩個參考點位回推,但這兩個點怎樣選擇,回放時會比較準確呢?
某天朋友在Line群突然發出一條訊息:「圍籬1m多少錢?」,我看著訊息茫茫然不知道怎麼回答,這問題實在有點攏統。
為什麼會這樣呢?這問題就有點像你去手搖杯店沒頭沒尾的問店員:「飲料一杯多少錢?」
這假設雖然有點誇張,可能業內業外認知差異有點大,但在我們聽起來,就是那個意思,沒辦法回答,所以今天就來科普一下。
地質鑽探報告是結構設計的依據,影響的是基礎的形式。結構技師根據地質鑽探報告決定需不需要做基樁,基礎的形式要做筏式基礎還是獨立基礎,面積要做多大,還有營造廠在估價的時候判斷需不需要抽水設備等等。
但工地現場不太會去參考地質鑽探報告,在沒有特殊狀況下,按圖及合約施工就是安全牌,那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