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心得】深度工作-提升產值及創造力的工作方法

by 工程先生
Published: Last Updated on 789 views

以前剛開始寫部落格的時候,不知道你有沒有跟我一樣常常覺得自己沒辦法專心,事情做一下下就閃神去做別的事,如此生產力低下有時候也覺得很討厭,直到讀到「深度工作力」,才稍稍解決這個問題。


深度工作是一個讓人感受上比較專業的名詞,實際上就是在講「專心」兩個字,這方面最實際、最可行的做法就是「番茄鐘工做法」,之前不知道在哪個報導有看過在介紹理科太太是怎麼有高產出,就是在介紹這個「番茄鐘」,那是實際執行面的作為,而這本「深度工作力」則是在解釋深度工作的原理,以及他影響的層面,也包含腦科學作用的部分,讀完的我與其說是比較不會閃神,倒不如說是比較不敢閃神,究竟書中寫了什麼內容,讓我來簡單為你介紹。


Photo by Bench Accounting on Unsplash

▋ 什麼是深度工作?

什麼是深度工作?就是一天當中有一段時間,不受任何人打擾,不受任何工作以外的事務分心,只專心在工作上,聽起來很像廢話,但舉例來說,我寫部落格的時候可能會有其他人找我,可能會有孩子打擾,可能會想滑FB,要深度工作,就得先創造一個隔離這些狀況的環境。

書中的一開始說了兩個人的故事,一個是心理學家榮格、另一位是已故的蘋果創辦人賈伯斯,雖然兩個人的領域跟時代天差地遠,但他們都有一個共通點,那就是「深度工作」。

以榮格的例子來說,他的深度工作就是幫自己準備一間閣樓,只要他進入閣樓寫作或讀書,他規定不可以有任何人打擾他,所以家中允許的話,我很推薦有一間房間拿來當你自己的工作室,創造一個純粹的工作空間。

而賈伯斯的例子則是,他每天會進入禪室冥想一段時間,相信他會冥想這件事情非常有名,華碩很多產品以ZEN開頭命名,相信也有學習賈伯斯這個冥想的禪意在裡面,總之要發會創造力,要有一段深度思考的時間。

這些隔絕外界干擾加上極度專注的工作方式,可以讓你大腦離開自動駕駛模式,做出不斷突破大腦舒適圈的工作質量,就叫做「深度工作」。

▋ 為什麼要深度工作?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種經驗,車子停紅綠燈的時候,或是塞車的時候,就要把手機拿起來滑,不滑就覺得哪裡不對勁,覺得怪怪的不舒服,這樣做有很嚴重的後果,我也是看了這本書才知道的。

這樣會造成你大腦轉變成一種狀態,叫做「心智殘疾」,所謂的心智殘疾,就是指當你想專注的時候,也沒辦法專注了。比如說,你在練習明天要上台用的簡報,可是練習沒幾分鐘就開始想滑手機,想看影片,這種狀態的你八成有心智殘疾的狀況。

在這種狀況下,你根本沒辦法獲得什麼高產值的輸出,沒辦法好好產出一篇報告,沒辦法好好產生一篇文章,完成的工作充其量就只是交差了事而已,別以為那句雞湯「先完成,再完美」是可以用這種心不在焉的狀態完成,那不叫完成,那叫交差。

總的來說,如果你不想庸庸碌碌過一生,那一定要有這種深度工作的狀態, 讓你的產出質量獲得大幅度的提升,下面就來講講實際執行的策略。

▋ 深度工作的四個準則

比起番茄鐘工作法只是在控制自身的意志力,深度工作要的是內外兩者的配合,外在環境跟內在意志力都要到位才有辦法深度工作,而不是單單的設了一個番茄鐘,沒多久之後電話響了你直接把他接起來,那就不叫深度工作。

只給建議不給方法的文章叫做心靈雞湯,而有建議有方法的我們會戲稱「有勺子的心靈雞湯」,不然我們怎麼會知道要怎麼根據學到的知識進行修正,以下是四個準則:

1. 有自己的節奏

雖然書中分了四種節奏狀態,不過我覺得分成三種即可。

第一種是禁慾主義哲學,有些人為了專心致志,完完全全斷絕那些會阻礙專心的物品,像是手機、電腦、電視,可以說進入了一個遠離塵囂的生活,不過這不太實際,我相信沒多少人做得到,這第一種節奏較禁慾哲學。

第二種節奏是雙峰哲學,所謂的雙峰哲學,就是該放鬆放鬆,該專注專注,想打電動的時候盡情打電動,進入工作室的時候就專心工作不要想其他的事情,並非像禁慾哲學那樣完完全全壓迫,你會有鬆跟緊兩種狀態,這第二種哲學跟書中的第三種哲學其實滿像的,所以我把它規在同一類。

第三種節奏是記者哲學,我認為這比前兩者困難許多,就是隨時隨地進入深度工作的狀態,可能半小時一小時,然後完成之後繼續去做其他事情,他不用管環境,的確是有這種人,不過我做不到就是了。

2. 擁抱無聊

為什麼開車等紅燈要滑手機,因為無聊,為什麼一群朋友吃飯沒話題時要滑手機,因為無聊,人們很習慣找事情做來填補無聊的時間,但無聊也是一種狀態,發呆都比滑手機好,你要先察覺你現在這個狀態是無聊,才有辦法擁抱無聊。

這有點牽涉到正念的範疇,我個人對正念的最大心得是,它可以讓你察覺你所處的每個狀態,比如說我知道我現在很憤怒,我知道我現在無聊,我知道我現在難過,它有助於你停下來思考片刻,讓你有機會妥善處理情緒。

而這個無聊,也是其中一種情緒,你要先察覺到你自身的無聊,你才有可能改變它。

3. 遠離社交媒體

這個……我來講好像不太適合,因為我寫部落格,經營FB,又涉足要經營ig,每個都是社群媒體,但是可以的話,把它限制在一段時間就好,不見得要整天看,不然你真的會渾渾噩噩的一兩個小時就在滑手機上度過了,什麼產值都沒有。

4. 屏棄膚淺

所謂的膚淺,指的是你不需要花多少心力就可以完成的工作,像是日常性的日報填寫,拍工地照片,這些工作你如果不特別思考隨便弄一弄的話,很快就好了,這就叫做膚淺工作。

如果是算數量這件事的話,它可以是膚淺工作,也可以是深度工作,膚淺狀態下你可以能就看這邊有柱、那邊有梁,隨便框一框長*寬*高就結束了,但算術量的過程中檢討圖面,那就是深度工作的範圍了,你可以發現很多建築師沒發現的錯誤,減少做了再來改的頻率。

▋ 結語

我認為不管做什麼行業都需要深度工作,這不僅僅是提高產值,也可以增進我們自身能力,有興趣的話可以去買來看看,推薦給你。

如果你問我為什麼有時候書要貼momo連結,我會跟你說momo賣的書真的比較便宜,如果你有機會辦張1分鐘內辦好的momo卡(前提是你有富邦信用卡,沒有的話大概一個禮拜),那還可以再打95折,重點是,今天買明天就到了,應該比博客來快很多吧。 點此連結申辦可得200元購物金:申辦連結

↓↓↓工程先生的臉書專頁↓↓↓

 

   

嗨,我是工程先生,在營造業工作的菜鳥工地主任。營造業是個資訊很封閉的行業,所有經驗大部分只能靠業內傳承下來,希望盡自己的一點小小心力,把業內的知識及生活分享給大家。我寫的工程相關的文章都整理在此篇 『 工程系列文章總整理』,未來也會繼續更新!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可以隨手點擊廣告,這筆廣告費會用來支付網站營運,例如虛擬主機、網址費用等。最後,用實際行動支持我的分享,請工程先生喝杯咖啡吧!

看更多相關文章

營造業是個資訊很封閉的行業,所有經驗大部分只能靠業內傳承下來,希望盡自己的一點小小心力,把業內的知識及生活分享給大家。

🤝客製化驗屋包、自地自建諮詢、老屋翻修諮詢、營造業新人訓練計畫、施工計畫書代寫、任何合作&演講邀約請來信:engineeringlifetw@gmail.com

 

@2022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PenciDesign

error: 對內容有興趣,歡迎至工程先生粉絲專頁找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