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應該都知道,污排水工程主要涵蓋雨水、污水(例如沖馬桶的排水)、水槽排水、地板排水等各種排水系統。如果建築物沒有良好的排水設計,室內就可能變成一片汪洋,因此污排水系統絕對是建築工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
在土建工程施工過程中,我最常翻閱的機電圖面就是排水系統圖。像是發包防水工程時,會遇到與雨水排水孔相關的鉛製排水盤,還有像馬桶會不會坐梁、污水處理設施進水管的高程該如何預留等問題,這些都和排水系統密切相關。另外,先前提到的高程控制與洩水設計,也與排水系統有著深厚的關聯。可以說,建築物施工品質的好壞,與「水」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因此,今天我們就來聊聊污排水這個主題吧!
Photo by iridial on Unsplash
Table of Contents
▋ 各類排水圖面解析
污排水圖面通常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 一般說明
- 昇位圖
- 平面圖
雖然昇位圖不像消防系統那麼複雜,但仍然會區分為「雨水」與「污水」兩大類,以下就來逐一解析。
1. 現況圖、施工說明與圖例
有在工地走跳的朋友,應該對污排水管的顏色不陌生吧?沒錯!工地上常見的污排水管是橘紅色管,這在施工說明裡都會特別註明,其他類型的管線不能使用橘紅色管。這其實是依據法規規定(應該是《下水道用戶排水設備標準》),所以目前我們所接觸的建案,都是依照這個標準施工,辨識度非常高。
如果你看到灰色管,那就很可能是冷氣排水管或透氣管,這些可以從顏色直接判斷。
此外,污水管的洩水坡度也是有規範的:
- 3 吋以下(含 3 吋)管道:坡度需達 1/50 以上
- 3 吋以上管道:坡度需達 1/100 以上
之前驗屋時,還曾遇過排水管洩水坡度不足的問題,但因為該排水管位於梁下與天花板之間,再往下沒有空間,唯一的解法就是降低天花板高度,但這樣會壓縮使用空間,造成使用者的不適。
幸好法規還有補充條款:「因情形特殊,橫管坡度無法達到前款規定時,得予減小,但其流速每秒不得小於六十公分。」
問題來了——流速到底該怎麼測?有機電專業的讀者可以分享一下你的看法嗎?
1.1 清潔口的間距規範
清潔口的設置也是有明確規定的,例如:
- 4 吋管以下:清潔口間距不可超過 15 公尺
- 5 吋管以上:清潔口間距不可超過 30 公尺
但一般住宅的廁所排水管,應該不會拉這麼遠,所以這部分在住宅施工時不太需要煩惱。
1.2 圖例與常見縮寫
如果想快速理解排水系統圖,這些英文縮寫一定要記住:
- SP(Sewage Pipe):污水管(馬桶、小便斗等)
- VP(Vent Pipe):透氣管
- WP(Waste Pipe):浴缸、水槽、地排等排水管
- RP(Rainwater Pipe):雨水管
- ACP(Air Conditioning Pipe):冷氣排水管
這些縮寫在平面圖中非常常見,記住它們有助於快速解讀圖面。
2. 污排水昇位圖解析
污排水昇位圖主要分為兩類:
- 雨水系統昇位圖
- 污水系統昇位圖(下篇再詳述)
2.1 雨水系統昇位圖
雨水排水系統通常從屋頂收集雨水,然後往下排放,最終可能會接到:
- 雨水回收池(圖 1)
- 基地內水溝(圖 2)
其排水線條相對簡單,從底部一路連接至屋頂,中途不太會有其他回收點,除非建築物有露臺或天井等設計。
2.1.1 昇位圖的標註方式
技師會在排水線條旁標註規格,例如:「3″RP*6」,這代表3 吋雨水管共有 6 支。不過,昇位圖只能顯示數量,具體位置還是要對照平面圖。
有時候昇位圖與平面圖可能會對不上,這通常是因為技師太忙導致標註錯誤,這時候就需要多加比對確認。
2.1.2 屋頂落水頭設計
屋頂的部分,通常會配置高腳落水頭,它的圖例是一個圓圈內有兩條斜線(圖 4)。如果看不懂的話,建議回到第一張圖例查找對應符號。
2.1.3 空調排水系統
空調排水管通常是細管,剛開始只有 1.5 吋,接到中央幹管後才變成 2 吋,不會太粗。值得注意的是,若業主有空調需求,但設計時沒考慮到空調排水,等到牆面配管完成後才要加,屆時只能用明管,影響美觀。
2.1.4 交屋時的排水測試
交屋時,我們通常會測試排水口的排水順暢度,最常見的方法是使用黃色橡膠管灌水。空調排水管因為管徑較小,則會特別剪一段小口徑軟管來測試。
聽說有些建商會直接用寶特瓶倒水來測試,雖然冷氣水量不大,但這種測試方式實在不太專業……
↑圖1:雨水回收池
↑圖2:基地內水溝
↑圖3:線條旁的規格標示
↑圖4:高腳落水頭數量
↑圖5:空調排水
▋ 結語
今天我們聊了污排水系統的基本概念與雨水昇位圖的解析,下一篇我們會深入探討污水系統昇位圖的內容,記得準時收看!
汙排水系統會有三篇:機電汙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