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學的基礎工程種類繁多,要轉化成實際工地經驗,需要很多時間,畢竟,很少有案子的基礎既有筏基、獨立基礎、聯合基礎、基樁、擋土牆等等項目,至少要碰過兩三個案子之後,對基礎的印象才會比較完整
教科書上的基礎工程,可以說非常的完整,如果你長期在建設公司工作,那很有可能就只會一直碰到筏式基礎;如果你在專門蓋廠房的營造廠工作,那有機會碰到獨立基礎、聯合基礎在同一個案子裡,而擋土牆比較常出現在土木類營造廠裡面,所以說,你學完基礎工程後要碰到所有基礎工程裡面的知識是很難的,除非一直換工作,不過我們做營造又不是只為了做基礎,沒必要這樣折騰自己。
Photo by Fons Heijnsbroek on Unsplash
Table of Contents
▋基礎工程學什麼
土木系課程幾乎每個科目都有計算,基礎工程也不例外,主要就是要計算基礎的乘載力夠不夠,地下室開挖之後會不會崩塌,或是臨時擋土設施的灌入深度夠不夠,不過這些我都不會算,重點是,圖要看的懂。
1. 淺基礎
淺基礎就是獨立基礎、聯合基礎,甚至筏基,都算在獨立基礎的範疇裡,大學的課程會告訴你它們長怎樣,大概知道就好了,剛出社會的時候我也是忘光光,聽到主任們在講筏基筏基的才想起來那是筏式基礎,而有關基礎種類,可以參考這篇:【工地人生】什麼是筏式基礎,基礎又有哪些種類?
2. 樁基礎
樁基礎算在深基礎裡,因為一打都要打很深,樁又有分很多種,什麼磨擦樁、打擊樁、支承樁,有照工法分,也有照功能分的,總之課本看過一輪你也不見得知道它在幹嘛。
3. 擋土牆
擋土牆說真的我不太熟,因為建築案不太會碰到這個東西,但對重力式擋土牆、懸臂式擋土牆還是有點概念的,曾經有主任說懸臂式擋土牆的懸臂要做在沒有土壓在上面的那一面,被工班到處傳誦,這個基本知識還是要有一點,不然會被笑XD。
4. 開挖工法
開挖工法有分明挖、做臨時擋土設施之後再挖,而擋土設施又分成鋼軌樁、鋼板樁、連續壁、排樁等等,也是很多種工法,然後我們也要經過很多案子之後才會碰到的比較完整,如果都是在雙北地區做大樓案的話,那就是會一直碰到連續壁,不太會碰到其他工法。
開挖深度不深的話,通常會用明挖工法,就是不打任何擋土設施,至於評估判斷的方法都跟學校學的沒什麼關係,常常是經驗法則,做營造還是很吃現場經驗的。
▋基礎工程的現場運用
工地現場是一個多工種協作的大混戰,他們很喜歡互相抱怨,鋼筋跟模板不合或土方跟支撐廠商不合是常有的事。曾經就有支撐嫌土方挖太慢,土方嫌擋土設施打太深,奇怪你們兩個老闆怎麼不當面講,跟我講我也不會同意更改阿。
基本上,擋土樁的貫入深度是依照結構技師圖面設計的,有些營造公司為了迎合業主的心願(通常是經費問題),會配合修改擋土支撐工法,反正就是會沒按圖施工,但不管是廠商互相抱怨或是業主要省經費,這麼做都不太好。
現場運用其實我想不到太多事情,但是假設你土木系畢業後沒走這一行,那基礎工程對你還是有一個作用,就是看出建商的廣告是不是在唬爛人,有些建商會拿本案有打基樁來打廣告,但打樁是必須不是選擇,你不能說你不要打,既然一定得做,怎麼可以拿來當賣點。
我唯一想的到這些代銷公司會這麼做的原因,可能是把行銷學學得太好,覺得雖然大家都有,可是不是大家都講出來的事情,我就可以拿來當賣點,殊不知現代消費者的資訊流通能力很好,幾十年前的行銷學案例早就不適合用在現在了。
↓↓↓工程先生的臉書專頁↓↓↓
▋結語
最近有位快畢業的實習生問要不要念研究所,我想這是很多面臨畢業季的同學會有的問題,我給的答案是,如果你想做營造,那可以早一點出社會,畢竟很多課本上的東西跟現場是天差地別,很多工地術語學校是不會教的,還不如來現場學,才有辦法融會貫通,真的想唸書的話,畢業後發現問題再回去念在職專班都來的及,接地氣,是我認為工地很重要的一件事。
另外我還被問過如果不是本科系畢業有沒有什麼推薦書籍可以閱讀,我就列在下面,有興趣的可以再參考看看:
- 圖解RC造施工入門:一次精通鋼筋混凝土造施工的基本知識、結構、工法和應用 ➤ 博客來 / MOMO
- 圖解RC造建築入門:一次精通鋼筋混凝土造建築的基本知識、設計、施工和應用 ➤ 博客來 / MOMO
- 圖解建築施工入門:一次精通建築施工的基本知識、工法和應用 ➤ 博客來 / MOM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