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地人生】地質鑽探報告的簡易判讀方法

by 工程先生
Published: Last Updated on 3,541 views

地質鑽探報告是結構設計的依據,影響的是基礎的形式。結構技師根據地質鑽探報告決定需不需要做基樁,基礎的形式要做筏式基礎還是獨立基礎,面積要做多大,還有營造廠在估價的時候判斷需不需要抽水設備等等。

但工地現場不太會去參考地質鑽探報告,在沒有特殊狀況下,按圖及合約施工就是安全牌,那還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

(Photo by Markus Spiske on Unsplash )

一、重點資料

1、地下水位

通常我們在看地下水位的時候,會看地下水位的深度,如果高於開挖深度就得設置抽水設施,像是點井,不過實際上需要多少口數的計算方式這我不知道,如果有前輩看到這篇文章知道該如何計算的再請不吝指教。

2、地質狀況

基礎底面在設計時,通常都會坐落在標準灌入實驗(SPT)實驗之N值=50的位置,通常N值會在1~50之間,數字越大代表地質越堅硬,50是最大值,原理解釋起來挺複雜,反正最基本的判讀方式就是去找N=50的深度。

找這個深度可以幹嘛呢?因為營造廠在施工的時候可以自行決定GL=0的位置,有時候為了怕基地外的水流進基地內,所以會把GL=0的位置訂在比較高的地方。

這可能會產生一個問題,基樁樁底碰不到堅硬地盤,那建築物就有可能因為地盤乘載力不足的關係而產生下陷,所以我們可以藉由判讀地質鑽探報告來調整基準高程。

延伸閱讀:

二、次要訊息

1、基礎形式建議

這其實跟營造方沒什麼關係,因為建築物的基礎要用什麼形式是結構技師決定的。

有資格做地質鑽探報告的通常會有兩種技師,一種是地質技師、一種是大地技師,兩者都可以出具地質鑽探報告,他們會在出地質鑽探報告的時候說明基礎可以採用什麼形式。

基本上技師們會根據地層狀況、地下水位面、地層乘載力各方面去考量什麼樣的基礎形式比較適合,因為牽涉到很多專業公式,我想一般人不會特別去了解。

建議上大概就是淺基礎、筏基、基樁這幾項,實際上要用什麼尺寸、什麼形式,就交由結構技師去決定了,只要在安全範圍裡,原則上沒人會管你要用筏基還是基樁,重點就是「安全性」

2、施工注意事項

這真的沒什麼參考性,畢竟製作地質鑽探報告的技師不會實際在現場負責施工的項目,裡面會提醒的事情就是注意噪音、注意粉塵等等事項。

粉塵是不管做什麼工程都要注意的,因為環保局會來稽查工地揚塵的狀況,不符標準會開罰,所以這寫不寫都得做。

至於噪音則是要看鄰房的狀況,住宅區一定不能選用噪音特別大的工法,鳥不生蛋的地方隨便你要怎麼製造噪音都沒人會理你,總之這些不是什麼特別重要的事情,如果沒時間看,直接略過就好。

 

三、結語

有機會看到地質鑽探報告也不妨拿出來看看吧,總會學到些什麼的。

嗨,我是工程先生,在營造業工作的菜鳥工地主任。營造業是個資訊很封閉的行業,所有經驗大部分只能靠業內傳承下來,希望盡自己的一點小小心力,把業內的知識及生活分享給大家。我寫的工程相關的文章都整理在此篇 『 工程系列文章總整理』,未來也會繼續更新!
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可以隨手點擊廣告,這筆廣告費會用來支付網站營運,例如虛擬主機、網址費用等。最後,用實際行動支持我的分享,請工程先生喝杯咖啡吧!


下禮拜一是除夕夜,為了不要打擾大家休假的心情(其實是我自己想偷懶XD)就休息一周,再下個禮拜一(2022/02/07)我會介紹一些營造及裝潢比較常見的付款辦法,我們常常聽到因為信任朋友的關係,在尚未裝修的時候付了100%的工程款,最後卻被放管(台語:做到一半全部撤場的意思),學會對彼此都比較保險的付款方法不只是保護自己辛苦賺來的錢,也給提供服務的公司安心,才是創造雙贏的做法喔。

看更多相關文章

營造業是個資訊很封閉的行業,所有經驗大部分只能靠業內傳承下來,希望盡自己的一點小小心力,把業內的知識及生活分享給大家。

🤝客製化驗屋包、自地自建諮詢、老屋翻修諮詢、營造業新人訓練計畫、施工計畫書代寫、任何合作&演講邀約請來信:engineeringlifetw@gmail.com

 

@2022 –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and Developed by PenciDesign

error: 對內容有興趣,歡迎至工程先生粉絲專頁找我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