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久沒有看理財類書籍了,之前很紅的「有錢人想的跟你不一樣」、「富爸爸窮爸爸」系列,讓我覺得很多理財作者最主要想做的就一件事,賣你課程,其他實質上的投資其實沒幾撇,就像股票市場上沒幾個真正的老師,大部分都是賣你課程是他主要收入來源的講師。
不過這本「習慣致富」是我近幾年看到很棒的一本在講理財的書籍,兩位共同作者,一位是房地產專家,一位是學院派研究富人的學者,信服力跟很多理財書籍就不太一樣了,至於習慣如何讓你致富,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able of Contents
▋ 老生常談,信念的力量,但我們常常忘記
信念的力量是常常被這個領域的人拿出來講的事情,但是他也是常常被忽略的事情。
你覺得你該賺多少錢,你就只能賺到多少錢以我自身的經驗來說,我常常聽到:「錢夠用就好,死了你也帶不走。」本來我是很不以為意的,但是身邊的人對你的影響真的很淺移默化,隨著我個人收入慢慢增加,我也會去想「錢夠用就好」,好像賺到這邊就好了,人不要太貪心,一旦你陷入這種思考模式,你真的會只想享受生活,不想更上一層樓,覺得人生這樣就好了,所以,很重要要講三次:信念很重要! 信念很重要! 信念很重要!
那光講不好的信念不具體指出要怎麼做就變成雞湯文了,該怎麼想呢,請你想:
-
- 錢越多越好
- 錢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
- 有錢更能幫助別人
- 賺更多錢是因為你為他人貢獻更多價值
- 你值得這麼多錢
先改變想法,行為才會慢慢改變,當然這當中有太多細節需要自己琢磨,但請給自己一個起點,改變你的信念。
▋ 驗證偏誤
雖然理財類書籍常常提到醫生律師為錢窮忙,但其實這是驗證偏誤。
收入高並不代表財務能力高,這是理財類書籍常常拿出來說嘴的事情,最常被舉證的例子就是醫師律師,不過這是錯誤的,醫師律師又不是傻子,他們除了會讀書,絕對也會理財,我就有看過正職是醫生的優秀選擇權交易者,優秀的資訊工程師在理財上花很多功夫鑽研,最顯而易見的就是綜藝天王吳宗憲,他有因為收入很高而不投資嗎?他投資的項目可多了,所以別再相信什麼醫師律師財務能力低落這種話,反而應該向他們看齊,怎麼在本業能力那麼成功的情況,理財能力也如此優秀,套句羅輯思維的話:陪你一起當個終身學習者。薪水多高跟財務能力並不相關,只要你的錢不會幫你賺錢,薪水在高永遠都不算有錢人,就算你有名車有豪宅都一樣。
舉個例子來說,我們這行(土木建築)早年有些很風光的建築師或是包工頭,早年錢賺很多,住大房子,出入有司機接送,極盡奢華的度過前半生,晚年卻住在簡陋20幾坪的房子,有些還出現在工地做小工,他們都會訴說著以前的風光事蹟,然後語重心長的告訴你要會理財,否則你賺再多錢,永遠都有奢侈品可以讓你直接揮霍掉
你不理財,財不理你雖是老生常談,不過想想他為什麼留存這麼久,別太晚才去體會他。
▋ 反其道而行
反其道而行,不管你在什麼優秀的投資理財類書籍,一定會看到這句話。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有些看起來就是比較有內容,有說服力的書,投資理財類的很常教你要反著做,反著大部分人的行為去做,人類是一種極度群居型的社交動物很容易盲從,最近我不管是在JG、窮查理寶典還是這本習慣致富都看到一模一樣的概念。
反其道而行,哪裡人多就千萬不要去,舉凡排隊買iphone的人潮,夜市排隊的小吃攤,莫名其妙排一堆人的名產店,就我自身的看法,是不能講死,畢竟有些是真的滿好吃的,偶一為之無所謂,什麼事情都遵照絕對準則絕對會搞死你自己。
▋ 致富的習慣,有哪些?
1、延遲滿足
這不用我多說,他是很流行的概念,只不過大多數人做不到,書中提到如果你想買什麼東西,把它放到購物車,一天之後再來看,很多東西我還是買了,所以我不推薦這個方法。
我推薦的方法是,列出你的待購物清單,是需要的還是想要的都沒關係,但是你要慢慢買,一個月只能買一樣而且不能超出預算,超出預算請你存夠幾個月的奢侈品預算再去買,這是我建議比較可行的方法,因為人絕對會想要買東西,無法避免,你能疏導他,但不能堵死他。大禹治水,記得嗎?
2、領到薪水先存錢
至於要存多少,一開始建議不要太多,10%就可以了,薪水三萬就存三千,十萬就存一萬,存太多你自己也不好受,因為總會有一些突如其來的花費,目標小容易達成絕對比較有成就感。
3、閱讀、學習
這就是我為什麼很重視這件事期的原因,我自己是滿現實的。讀書是為了可以賺到更多錢,但我的信念是,閱讀是一輩子的事,他不會讓你馬上轉換成收入,這之中用到了延遲滿足、信念支持,讀書就是為了拿來用。如果你看完了一本書,書還是書,你還是你,那你乾脆不要看,閱讀加思考,讓你獲得更多能力的不二法門。
▋ 投資相關文章
-
- 軟體操作
- 【投資理財】股票觸價停損,沒辦法用電腦怎麼用手機設定?
- 軟體操作
↓↓↓工程先生的臉書專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