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Hannah Busing on Unsplash
繼上次結構工程施工順序寫完也過好一陣子了,裝修篇一直遲遲未寫,由於我比較常碰到的案子都是鋼筋混凝土案,所以這邊就以這種結構形式來做說明。
Photo by Hannah Busing on Unsplash
繼上次結構工程施工順序寫完也過好一陣子了,裝修篇一直遲遲未寫,由於我比較常碰到的案子都是鋼筋混凝土案,所以這邊就以這種結構形式來做說明。
Photo by Tony Yeung on Unsplash
這個問題我剛出社會的時候也問過,直到我真正做過公共工程我可以很明確地給出答案:「私人建案」。會認為公共工程都是豆腐渣工程是因為公共工程出事的時候新聞都隨便亂帶風向,這跟你主管的慣性一樣,做好九十九件事情,只要一件事出錯他就認為你全部都錯,這麼不公平你接受嗎?不接受,對阿我也不接受。
我在營造廠的這幾年,實在看不太到二十幾歲的新血加入這個行業,營造業除了缺工之外也缺工程師,我想的到不踏入這行的原因通常是環境,環境髒亂,怕跟工班起衝突。我也曾經害怕過,不過這行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不堪,究竟工程師的一天,都是怎麼過的呢?
不知道你有沒有注意過路邊的建商廣告,標榜著什麼制震宅,什麼筏式基礎,什麼綠建築工法之類的,近幾年令我很好奇的是,筏式基礎明明就只是一種基本的基礎形式,卻沒頭沒腦的被建商拿來當賣點,有些房子根本直接做筏式基礎也沒特別跟你講,那跟房子優不優質其實也沒太大關係,就只是一種結構形式罷了。
(Photo by Tom Rumble on Unsplash )
有時候看到某些房地產介紹會提到在地建商(小地區建商),總是會被拿出來特別加註,到底在地建商有什麼特別的,有比較好嗎?跟上市櫃建商又有什麼不一樣,今天以我的淺見來稍作說明。
工作幾年之後,覺得建築圖、結構圖、機電圖、景觀圖跟施工圖不就是那樣嗎?但卻忘了自己剛出社會的那段時間,連最先有什麼圖面都不太了解就拿著料單(鋼筋施工圖的俗稱)去現場核對,其實那是不太對的,後面產出的圖要依循前面產出的圖,就像憲法是最高原則一樣,但,誰最先誰最後,有人跟你說過嗎?
Photo by Clay LeConey on Unsplash
對於BIM建模,以我的角度是想學習者的心態在寫這篇文章,不過對於製圖者我想說的是,即便有辦法完整並且精細的建模,到現場去沒辦法發現圖面與實際施作不一致之處也是白搭。營建業界很少內外作業都強的,所以期許將來要學習建模軟體的學習者,包括我自己,不單純的只是紙上談兵。
現在房價那麼貴,在稍微有在發展的地區一坪動輒20~30萬,然後建商還天天搞一些行銷花招讓你覺得房子現在不買以後就買不到了,難道他們真的有提供社會大眾該有的價值及產品嗎?還是只是想從你手中拿走大半輩子的薪水?
其實一棟建築物在不包含土地成本的情況下,一坪的純營建成本根本不會超過十萬,二十萬已經算超級超級豪華了,加上土地成本雖因地而異,加上去是能加多少(市中心我不敢說),即便蓋到鋼結構也不會貴到哪裡去,你真的想拿大半輩子的薪水去砸不負責任建商蓋的房子,還是有機會的話想自己從無到有去蓋一棟符合自己需求的房子,我想真的有機會的話會選擇後者吧。
那麼,該怎麼開始呢?以前期的買地購地,可以參考「圖解自地自建,買地蓋屋完全通」,至於開始營建的施工流程,就待我一一講解吧。
Photo by Henry & Co. on Unsplash
天花板的施工方式其實有很多種,依照使用需求跟經濟考量其實有不同的選擇,今天介紹的是常用在居家浴室或是想遮住一些梁柱構件時所使用的天花板工法。